全国助残日
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第14条规定:“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,为全国助残日。”
2022年是第32个全国助残日,主题是“促进残疾人就业,保障残疾人权益”。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说到残疾人,不得不提到上世纪60年代轰动全球的药物悲剧——“反应停事件”。
起源
. 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——“反应停事件”起源
1953年,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在尝试开发抗生素时,合成了沙利度胺,因没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而被放弃。
但西德格兰泰药厂Chemie Grünenthal继续研发,发现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,在治疗妊娠初期引起的恶心、呕吐、失眠、食欲减退等有明显的镇静作用。
1957年西德格兰泰以商品名“反应停”,作为抑制妊娠反应的药物投入欧洲市场。瞬间风靡全欧,据说光是德国一个月的消费量就达到一吨。
1961年10月,3位德国医师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妇产学科国际会议上,谈及最近发生的一些海豹肢畸形胎儿病例,引起高度重视。
1962年3月,澳大利亚妇产科医生威廉米切尔在《柳叶刀》发文,将畸胎儿命名为“海豹胎”,并提出反应停是婴儿畸形的元凶!一石激起千层浪~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截至1963年,服用反应停沙利度胺诞生多达1.2万多名“海豹儿”,史称“反应停”事件,是人类药物史上最大不良事件。
破案
. 破案——揪出悲剧的始作俑者
追溯沙利度胺“反应停”事件的原因,科学家们发现:
沙利度胺具有手性,右旋(R)异构体具有镇静作用;左旋异构体(S)及代谢物(S)-N-邻苯二甲酰谷氨酰胺、(S)-N-邻苯二甲酰谷氨酸具极强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,是导致畸胎的罪魁祸首。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蜕变
. 蜕变——从“魔鬼药”到“天使药”
随着科学研究及手性拆分技术的不断成熟,才逐渐明晰沙利度胺的手性。
在“抛弃”“魔鬼”左旋(S)异构体后,右旋(R)异构体作为新药重新得以上市,并用于治疗麻风病、多发性骨髓瘤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,从“魔鬼药”完美蜕变成“天使药”。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延伸
. 延伸——手性拆分的意义
生物体内的酶和受体都是手性的,它们对药物具有精确的手性识别能力,只有匹配时才能发挥药效。
“反应停”事件掀起的轩然大波,也让化学家重视手性药物的研究:具有不同异构体的手性药物,药效可能存在明显差别,手性药物拆分势在必行。
如:不同异构体提示不同药效
此外,各国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,对手性药物的上市做出对应规定。
1992年美国FDA规定,新的手性药物上市之前必须进行药效和毒性试验,否则不允许上市。
1994年欧盟发表了手性活性药物的研究,开始对手性药物监管。
2006年我国NMPA对于手性药物的上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。
. 如何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?
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主要方法有:不对称合成法、酶催化法和手性拆分法等。其中手性固定相的手性拆分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,因其操作简单方便、成本低。
广州研创是国内最专业的手性色谱柱、手性色谱填料的研发及生产厂家,是手性分离材料与手性色谱柱领域唯一专业化运营的中国品牌。
可为广大生物医药行业、高校研发部门提供系列手性色谱柱、色谱填料,以及手性拆分及制备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,服务项目包括:手性分析服务、手性制备服务(含mg-ton级)及其他测试服务等。
欢迎咨询:18922204815,020-32051815